股民要知道上证综指与自由流通股指数的区别是什么?有疑问可以关注股市一灯微博询问! 我国的上证综指是1990年市场建立之初设立的,是投资者用来参考股市的主要指标,有三点重要特征是广大投资者亟需了解的。 一是上证综指仅以上海单一市场口径计算。近年来新兴产业公司纷纷在深圳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境外市场上市。沪市市值占比由2007年11月的85%左右降至目前58%左右,其全国代表性逐年下降。但市场投资者习惯使用上证综指作为整个中国股市的指示器,这使其一定程度承担了“额外”功能。 二是上证综指采用全股本口径加权计算。这种编制方法反映市场变化的准确度不高,而老百姓仅仅关注流通的那部分股本,使得上证综指的涨跌起伏和老百姓的感觉不一样,容易造成困惑。而当前全球市场主要指数基本采用自由流通股本计算,标普、恒生等原来采用全股本计算的指数多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改成了流通股计算。 三是上证综指内涵变化巨大。股改前我国股市流通市值占比不到三分之一。股改后流通市值迅速放大,目前我国股市流通市值达46.08万亿元,占比接近四分之三,比2005年底的1.06万亿元和2008年底的4.52万亿元分别增加了42.5倍和9倍,市场准确度和风险都大幅提升了。 同样的指数点位高低、同样的涨跌幅度,现在的市值及其变动体量都比早年大得多,对投资者的影响也大得多。然而,社会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对这些情况知之甚少,往往将上证综指前后比较使用,从而造成严重误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