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岐锋:牛市、通胀与黄金
3月8日下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全球金融格局变化和中国金融改革”报告发布会上表示:资本市场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中国的资本市场缺少晴雨表,比如2000年以来,我们18年GDP翻了三番,各项事业都有长足的发展,但是资本市场总量指数还是基本不变。总的来说,不像晴雨表,缺少这个功能。
解读:相对于已经翻了三番的GDP,股指目前的位置太低,显然不匹配GDP的发展速度和量级,应该大幅提升;
二是缺少资源优化配置,资本市场缺少一个优胜劣汰的概念。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独角兽企业的产生等都有问题,如果把这些功能都能彰显出来,对中国经济、中国金融的变化会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解读:股市要能进能出,不断淘汰劣质企业而保留优质企业。要从制度上和资本配置上鼓励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在指出资本市场存在的两个问题之后,黄奇帆又对资本市场改革提出六大建议:
(1)基础制度供给,注册制和退市制。
解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从制度上保证可以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
(2)资本市场缺少长期资本,40%保险资金应投入股市。
解读:极大利好!作为长期资本的险资入市,是“政策底”出现后的“基金底”。“长期资本”的含义就是基金持仓会在较长周期内形成对于股价的支撑
(3)我们国家的券商丧失了投资银行的基本功能,股市沉淀的十几万亿资金应允许券商发挥资本中介的功能。
解读:券商如果能像银行和保险那样发挥资本中介功能,则能发挥出十几万亿沉淀资金的乘数效应,确保市场具有充足的流动性
(4)上市公司再融资功能欠缺,监管应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重组,另一个是公司法需要修改支持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注销。
解读:这一点是向美国同行学习的。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注销的本身就是减少了股票的供给,对于股价显然是利多因素。美股2009年以来的大牛市,除了货币供给、财政扶持等多重因素之外,上市公司对于自家股份的回购功不可没!
(5)公募13万亿仅有2万亿投在股市、私募12万亿也是2万亿在股市,机构投资者在股市发挥的作用很小。
解读:机构必须要积极入市,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现在的比例太低。
(6)科创板企业上市,这些创新企业要注意保护创新人员的权益,支持参与决策。
解读:进来的钱多了,不能把创始股东的股份稀释掉,要把经营权和管理权分开,在制度上确保投资人拿到利润的同时不干预上市公司尤其是科技创新类企业的正常运营。
以习总关于“金融活,经济活”的讲话精神,一直到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再到上周末以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各级只能部委负责领导的讲话,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政策呵护、托底以及扶持资本市场的意图。
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股价的上涨可以有效缓解乃至解决银行系统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房地产以及地方债的风险,起到“稳金融”的作用。而股市的上涨将会逐步并彻底扭转市场之前对于中国经济下行的过度悲观预期,起到“稳预期”的作用。所以,黄奇帆会提到搞活资本市场“会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股市解决的是企业和资金是否匹配的“生产关系”范畴的问题,是“货”和“币”的关系。生产关系理顺后,下一步会涉及到“生产资料”的分配,也意味着大宗商品市场将迎来上涨。
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则是市场目前密切关注的新焦点。作为观察通胀预期的晴雨表,黄金价格最近的坚挺也印证了在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之下,资金出于对抗通胀而买入黄金进行保值的需求。
牛市不常来,来的时候你在不在?
全方位分析师:黄岐锋hjf56588
页:
[1]